路上跑的綠牌新能源車越來越多,這些車的鋰電池在“壽終正寢”後該如何處理才能最大化循環利用?數智化加持可以讓鋰電回收跑出多大的加速度?

3月10日,國內首個鋰電循環產業互聯網平臺“鋰++”(www.lijiajia.net)發佈及上線儀式在江蘇無錫舉行。

四方搭建平臺探索鋰電回收數智新模式

“鋰++”平臺由天奇股份((002009.SZ))作為主要發起方,聯合京東科技、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北京市資源強制回收環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四方共建,致力於促進生態各方構建鋰電池循環產業市場機制,推動廢鋰電池收集、倉儲、運輸、梯次利用、拆解處理、再生利用產業鏈融合和規范化運作,以技術創新和數字化驅動促進鋰電池循環利用,探索鋰電池回收領域的新模式,並通過引入供應鏈金融科技,助力產業鏈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當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能源車企、動力電池生產電池回收利用等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相關負責人、金融機構負責人、投資人、專傢學者及行業相關領導百餘人共聚一堂,共同見證平臺的上線並深入探討鋰電循環產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第一波鋰電報廢潮將至循環利用成風口

近幾年來,鋰電產業鏈成為中國發展最為迅猛的行業之一。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達688.7萬輛。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組件,其市場規模也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而實現瞭強勁增長。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鋰離子電池行業總產值已經突破1.2萬億元。伴隨國內第一批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使用與退役,鋰電池報廢潮即將來臨,如果不能建立起安全、高效的循環利用網絡,廢舊鋰電池將對環境和公眾生活造成巨大破壞。近年來,國傢大力支持鋰電循環產業發展,鼓勵通過再生利用廢舊鋰電池原材料的“城市礦山”,有效緩解我國電池金屬資源的供給約束,鋰電池循環利用產業因此迎來重要發展契機。

鋰電回收“道路”不同各有利弊

“鋰++”產業互聯網平臺CEO胡穎介紹,當前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處於行業發展初期,尚未有龍頭企業出現,競爭格局暫時呈現“小、散、亂”的局面。目前動力電池“身份證”維護追溯尚未暢通,回收政策尚未完善,同時回收電池企業的資質要求較高,導致行業內小作坊數量遠多於正規軍。動力電池回收行業面臨渠道、技術、管理、資金四重壁壘。

目前國內已經初步建立起的鋰電池循環回收體系,根據回收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新能源車企、電池廠商、電池回收利用企業以及互聯網+產業聯盟四種不同模式。

胡穎表示,新能源車企的模式有廣泛的回收網絡,渠道優勢最顯著,回收成本低且效率高,但是再生利用的專業性不足;電池廠商的模式有利於打造產業閉環,商業模式穩定,但必須解決上下遊協同問題;電池回收利用企業專業性強,技術優勢最顯著,但需要自行建立回收渠道,話語權較小,規模壁壘較高;互聯網+產融聯盟模式可以快速聚集產業資源,運作及發展空間大,投入小且有更多的機會,可形成共生、共享、共贏的機制,發展潛力巨大,但需要有很強的資源整合和運營管理能力,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

創新平臺靶向解決痛點實現多方共贏

胡穎介紹說,“鋰++”平臺就是秉承“一切皆共享、一切皆合作”的理念,圍繞動力電池的互聯網+產融聯盟模式創新探索,致力於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服務最好、數字化程度最高,且具公信力的鋰電池循環產業互聯網平臺,實現對鋰電池循環產業鏈的需求、供給、服務、平臺的四方共贏。

據介紹,“鋰++”將充分整合產業、金融、數智等要素,未來在構建鋰電循環產業的全品類交易市場的同時,集成推出六大服務體系,包括“鋰+倉”、“鋰+通”、“鋰+檢”、“鋰+融”、“鋰+工”、“鋰+詢”。其中“鋰+倉”服務是指高標準數字化智慧倉儲;“鋰+通”服務是指合規承運商運力準入和調度網絡;“鋰+檢”服務是為鋰電池的檢測、維修、評估、保養;“鋰+融”服務是供應鏈金融、電池銀行、保險服務等;“鋰+工”服務是拆解破碎制粉、元素提純等;“鋰+訊”服務是提供資訊、設備、數字化等。

天奇股份董事長黃斌表示,天奇在鋰電池的梯次利用與再生提取、回收體系等方面深耕多年,具備完備的產業基礎。“鋰++”作為獨立的第三方產業互聯網平臺,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通過投資、參與管理、業務合作、網絡對接等多樣的方式加入共建。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金融科技群組總裁李波表示,天奇和京東圍繞鋰電池回收產業鏈的合作極具“數實融合”代表性,充分體現瞭“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以綠色金融助力鋰電循環的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

比如,“鋰++”產業互聯網平臺,依托京東雲的數字化服務能力底座,打通瞭信息溯源、電池快檢、快速交易、倉儲代管、物流組織等一站式服務,實現在線化、便捷化、公開化、透明化、流程化,打破信息不對稱;基於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的能力,以電池資產作為價值評估載體,為產業鏈上的第三方回收網點提供融資服務,提升業務靈活性,助力業務增長。

京東在物流場景上的全方位能力,也為鋰++鋰電循環產業互聯網平臺的未來發展給予瞭廣闊的間。比如在運力服務方面,京東物流可為從事鋰電池回收的第三方回收商提供物流運力服務;在電池回收的供給端方面,京東物流具有規模化的新能源車隊,從幹線物流貨車到終端的快遞車,這些可以為鋰電回收在源頭提供資源;以及還可以通過電池租賃方式對快遞小哥的傳統鉛蓄電池車輛進行更換等。此外,京東零售在ToC場景也擁有強大的回收流量入口,比如愛回收,以及專註於汽車後市場的京車匯等。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退役熱潮加速到來,車主對售賣退役鋰電池的習慣培養,將成為鋰電池回收業務非常好的流量入口。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綜合業務部主任侯貴光表示,“鋰++”產業互聯網平臺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就是要在鋰電池領域實現最大的物質循環,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開采,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通訊員 秀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