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泰德跑(直線跑、折返跑)、投擲、賽車、賽馬、跳遠、摔跤……你能想象嗎?這些古奧運會時期的體育項目正式走進北京市中小學。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首批課程在北京市石景山區電廠路小學正式實施,未來奧林匹克課程還有望在更多學校落地推廣。

古冬奧會系列課程進校園

“同學們,大傢知道什麼是古奧運會嗎?古奧運會是為瞭紀念宙斯舉行的。”首次課上,“新老師”首都體育學院休閑與社會體育學院奧林匹克教育方向研究生鄺凌勇,向一年級的同學們介紹瞭古冬奧運會的起源,講解瞭斯泰德跑(直線跑、折返跑)相關知識。20分鐘講解結束後,鄺凌勇帶領同學們去操場體驗斯泰德跑直線跑。而操場的另一端,高年級學生體驗瞭一場“賽馬賽”,分組嘗試瞭“賽馬”,感受古冬奧會的競技精神。

後冬奧時代,為促進奧林匹克教育的可持續開展,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研究中心、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北京市石景山區電廠路小學共同策劃許久的“高校引領 一起向未來”奧林匹克教育主題化系列課程”進校園活動正式落地,並開啟瞭第一次課程。

形成主題性、跨學科教學體系

項目如何實施?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茹秀英教授介紹,奧林匹克教育主題課程的課程內容分為古奧運探秘、現代奧運會、殘奧會、雙奧北京等四方面主題。

本學期奧林匹克教育課程的主題是“古代奧運會”,由首都體育學院研究生教學,學生們將通過古奧運探秘–斯泰德跑(直線跑、折返跑)、投擲、賽車、賽馬、跳遠、摔跤等內容的六周6次課程,從理論認知學習和實踐體驗學習,瞭解和掌握古奧運的運動競賽項目的知識、文化和技能。同時,第七周7次課程將由學生自由體驗前6次課程各個項目,包括古奧運五項全能,讓學生與不同年級學生一起競技,感受古冬奧會競技體育精神。

“傳統的體育課,大多是教授學生體育技能。而我們課程的實施,更具有主題化和跨學科的特點。比如,針對一二年級的孩子,我們會簡單講一些古冬奧會的歷史起源;針對五六年級的孩子,我們會給孩子講競技體育都有哪些項目,什麼是無氧運動、什麼是有氧運動等知識。”茹秀英教授介紹,課題組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課程將體育和歷史、文化、物理以及化學知識融合起來,“讓學生不但會跑,還知道跑步運動的起源”。

未來還將在多個學校落地推廣

這樣的課程為什麼會在石景山區電廠路小學落地實施呢?石景山區電廠路小學校長薛東介紹,從2015年申辦冬奧成功到2022年北京成功舉辦冬奧會及冬殘奧會,近七年時間,全校師生共同努力,進行奧林匹克教育,無論是在學校器械上,還是師生的觀念上,已經有一定基礎。“這次我們和首體合作的項目,是一個為期至少六年的項目。每年班級、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體驗到全部課程內容,完成系統的奧林匹克教育。”薛東說。

茹秀英教授表示,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研究中心、北京奧林匹克學院與電廠路小學共同成立得中國中小學奧林匹克教育“微學院”,形成一個高校、中小學搭建一個長期性、經常性的溝通交流平臺。未來,還將逐步吸納延慶姚傢營中心小學,張傢口崇禮烏拉哈達小學、西甸子小學等冬奧會舉辦地學校,共同開展奧林匹克教育。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洋

編輯/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