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季,「橘子」就開始稱霸水果市場。
橘子果肉水分足、味道酸甜、價格又不高,故十分很受人們歡迎。
可是水果攤上的“橘子”也太多瞭,黃的,青的,大的,小的,美的,醜的……總是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我們先來捋捋橘子傢族背後的復雜關系,據說堪比古希臘神話故事
一、“橘丁興旺”的橘子傢族橘子是龐大的柑橘類水果中的一員。
這個傢族的祖先有:柚子、寬皮橘和香櫞三大元老級水果。
但是柑橘傢族的私生活很是混亂,經常隨意婚配,繁衍出新的後代,比如:
柚子和寬皮橘雜交產生瞭酸橙;
酸橙和香櫞雜交產生瞭檸檬;
香櫞和小花橙雜交產生瞭萊檬。
有些還不是一次雜交的結果,而是經過多次雜交,比如:
寬皮橘和柚子經過多次雜交產生甜橙;
甜橙與同父異母的兄弟繼續雜交,產生一種混雜橘——“柑”;
更可怕的是,甜橙和它的祖先柚子生出瞭葡萄柚。
所以柑和橘,都是寬皮橘不斷“出軌”的產物,在日常生活中也沒有嚴格的界限,統稱「柑橘」。
“柑”:別稱又叫大橘,果實較大,果皮粗厚,海綿層厚,質松,剝皮較易。味甜為主,耐儲藏;
“橘”:果型要嬌小一些,形狀常為扁圓,顏色有黃、橙、紅,果皮薄並且較寬松,很容易剝離。味甜或酸,不耐貯藏。
常見的柑類有:潮州柑、新會柑、蘆柑、耙耙柑、碰柑等;
常見的橘類有:砂糖橘、蜜橘、貢桔、冰糖橘、南豐橘等。
二、吃橘子真的會上火嗎?在缺少新鮮果蔬的冬季,橘子絕對是很好的維生素C來源。
橘子的VC 含量,其實比冬季裡的另外兩個明星水果——蘋果和梨要多得多。
最重要的是和橙子、柚子相比,橘子最大的優勢就是用手輕輕就可以剝開,吃起來非常方便。
但是常常聽說橘子吃多瞭會上火,大人都說要少吃。
1、為什麼吃橘子會上火?
很多人吃橘子之後會出現牙齦紅腫、嘴巴潰瘍,也就是所謂的「上火」。
其實,「上火」本身就是個很難定義的概念。
在水果中,橘子糖分含量不低,並且還含有一定的有機酸。
橘子吃多瞭容易對口腔黏膜產生刺激,身體產生一定的黏液反應,就覺得嗓子不舒服。
另外糖攝入過多還會造成口腔內細菌滋生,引起炎癥,因為細菌和你一樣也喜歡吃甜的。
這些癥狀都會讓你覺得好像「上火」瞭。
2、不知火醜橘真的不上火?
至於名叫「不知火」的醜橘,其實就是日本人用柑橘與椪柑雜交而成的一個新品種。
四川蒲江縣早些年賣不知火時,註冊瞭一個商標名「醜橘」,後來就成瞭不知火在中國的代名詞。
很多人都喜歡醜橘的口感,覺得很甜。
這是因為不知火醜橘的糖含量高達13-14%。
而吃太多糖可能會引起口腔不適,所以不要再為貪吃找借口瞭!
(不知火隻是人傢穿的馬甲,別當真啦)
圖片來源於SOOGIF
3、橘絡可以去火嗎?
還有人說橘子上面的白色須狀物(橘絡)可以去火。
但我們扒瞭扒,一個118克的橘子大概隻有不到1克的橘絡。
橘絡的占比還不到1/118,這比例,你品你細品
所以吃橘子又不想“上火”,方法很簡單——就是不多吃!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天水果攝入200-350g,大概相當於1-3個中等大小的橘子,5-6個砂糖橘。
PS:吃完橘子後,記得及時用牙線清理牙縫中的果肉殘渣,並且用清水漱口。
三、橘子冷知識1、橘子和牛奶可以一起吃嗎?
可以!
牛奶+橘子確實可能會形成絮狀沉淀,影響牛奶消化吸收。
實驗模擬畫面
牛奶中的酪蛋白在酸性條件下確實會沉淀,這是正常現象。
喝進去的牛奶凝結主要是胃酸作用的結果,與橘子關系不大。
如果吃完覺得胃腸不適,很大原因可能是乳糖不耐受。
並不是牛奶和橘子一起吃造成的。
2、母橘子更甜是真的嗎?
網上流傳:
公橘子底部有一個小點,比較酸;
底部有小圓圈的,就是母橘子,據說味道更甜。
但實際上水果不分公母。所謂公母隻是大傢的經驗之談。
我們吃的水果都是雌性結果或者兩性結果,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雄性(公)水果!
3、陳皮就是曬幹的橘子皮?
沒那麼簡單~
有人喜歡把橘子皮曬幹,然後當做陳皮泡水來喝?
圖片來源於SOOGIF
但是!陳皮不是簡單的晾曬。
陳皮的生產,對橘皮和加工過程都有一定的要求,並不是所有的新鮮橘皮都能做陳皮。
4、橘子吃多瞭皮膚會變黃是真的嗎?
這是真的!
橘子吃多瞭還真可能變“小黃人”!短時間內可能會影響膚色。
圖片來源於SOOGIF
因為橘子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吃太多的話身體會來不及代謝,就會導致皮膚變黃,也叫“橘黃癥”。
但也不用過於擔心,隻要停止吃橘子,過幾天就會恢復瞭。
除瞭柑橘,胡蘿卜、南瓜、木瓜、芒果等蔬果中的胡蘿卜素含量也很豐富,如果吃很多,一樣會變成“小黃人”。
生活中的常見水果——橘子,還真是有許許多多的衍生故事,看到這你是不是也挺震驚?
大傢還對什麼水果比較感興趣的?下次我們就來說一說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