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天,我國醫學遺傳學和產前診斷領域的頂級專傢鄔玲仟、梁德生教授團隊,開創性地將一項新技術應用於地中海貧血產前診斷,這是醫學領域的重大進步。它將幫助更多地貧相關傢庭阻斷疾病的傳遞,指導科學健康的孕育,並在降低我國出生缺陷發病率、提高人口素質、減輕患者傢庭經濟負擔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圖為鄔玲仟教授(居中)、梁德生教授(左四)在各地產前診斷中心進行技術指導。
地中海貧血是我國南方最常見、危害最大的遺傳病之一
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致死、致殘的遺傳性血液病,全世界每年至少有60萬名嚴重地貧寶寶出生。地貧也是我國南方地區最常見、危害最大的遺傳病之一。
2021年5月發表的《中國地中海貧血藍皮書(2020)》數據顯示,中國地貧基因攜帶者約3000萬人,重型和中間型地貧患者約30萬人,並且正以每年約10%的速度遞增。我國雲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江西、湖南等地區為地貧高發區,人群攜帶率為1%-23%。
地中海貧血癥患者通常表現為嚴重貧血並長期依賴輸血,往往需要一生去“輸血”治療,醫療費用十分昂貴。一個地貧患兒靠常規治療活到30-40歲,治療費用高達約400萬元,患者的傢庭還要經受巨大的精神壓力。
鄔玲仟、梁德生教授團隊開創地中海貧血產前診斷新方法
目前全球尚無有效治療中間型或重型地貧的方法,產前診斷是預防此類嚴重出生缺陷關鍵且實惠的手段。但地貧致病變異復雜多樣,且在胎兒期無完整可觀測的臨床表型,所以基因檢測的精準性對於地貧的篩查診斷,尤其是產前診斷至關重要。而目前常規的基於PCR的檢測方法和短讀長的二代測序(NGS)技術等因其技術缺陷很難做出全面精準的診斷。
為此,湖南傢輝遺傳專科醫院、中南大學醫學遺傳學研究中心聯合中國南方省區10傢產前診斷中心,開創性地將一種新的三代(長讀長)測序技術——地中海貧血等位基因綜合分析(CATSA)應用於產前診斷。本研究由國傢重點研發計劃和湖南省科技創新計劃支持。3月3日,研究成果以“長讀長測序方法在地中海貧血產前診斷的臨床應用效能評估”為題在國際頂級檢驗醫學期刊《Clinical Chemistry》發表,湖南傢輝遺傳專科醫院鄔玲仟、梁德生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新技術更全面、更精準,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優生優育發展
研究團隊通過大量的樣本驗證,證明CATSA新技術是一種更靈敏、更全面、更準確的方法,能為產前診斷和遺傳咨詢提供諸多益處。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e)的兩位資深研究員Katherine A. Lafferty和Diana M. Toledo評價道:“相較於常規方法,新技術有效提高瞭地貧產前基因檢測的靈敏度、特異性,是臨床應用效能的重大進步。因為當一個傢庭面臨妊娠決策的重要時刻,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會造成極大的不良後果。基於新技術在產前診斷應用場景中的明顯優勢,建議將CASTA列入地貧產前診斷聯合解決方案中。”
鄔玲仟、梁德生教授團隊在遺傳病診斷和產前診斷新技術研發和臨床應用研究領域一直處於國際前沿,繼2021年發表三代測序地貧攜帶者篩查臨床研究、2022年發表三代測序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CACAH)和脆性X綜合征(CAFXS)精準診斷的臨床研究後,2023年CATSA多中心產前診斷臨床研究成果再次登上國際頂級期刊。目前,CATSA和CACAH已經在全國大規模臨床應用。(鄭雅文、胡藝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