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時間,她跑瞭3傢醫院,看瞭好幾個科室,做瞭10多種檢查,吃瞭各式各樣的藥,就想弄清楚一個問題——尿為什麼變紅瞭。

但事與願違,尿色越來越紅,臉色越來越白。

近期,王阿姨找到泌尿外科張運濤主任,終於瞭結瞭“噩夢”。

一條軟鏡,5分鐘,案破瞭。

做瞭N個檢查,都沒查出血尿原因

2022年8月,68歲的王阿姨突然發現自己尿液顏色跟平常不一樣,像濃茶一樣深。她以為是“上火”,就沒當回事。

幾天後,尿液顏色肉眼可見的變紅,她趕緊到傢附近醫院檢查。

尿常規提示尿蛋白+,隱血+,B超未見異常,醫生考慮是炎癥,讓王阿姨吃藥看看效果。

“藥吃完瞭,但沒啥效果。”王阿姨換瞭傢醫院。

抽血、化驗尿、CT……又做瞭膀胱鏡檢查,結果提示右腎囊腫,膀胱炎,醫生給她重新開瞭些藥。

治療一段時間後,血尿情況依舊反反復復。

半年時間過去瞭,“血尿案件”沒有一點進展。

今年2月,王阿姨發現尿液顏色鮮紅,像西瓜水一樣,且夾雜血塊。王阿姨嚇壞瞭,絕望之際,一個醫生朋友介紹她來大興泌尿外科看看。

5分鐘“破案”,病灶僅“指甲蓋”大

“老太太看起來無精打采,滿臉愁容,不像是60多歲的人。”這是張主任對王阿姨的第一印象。

檢查發現,王阿姨血紅蛋白僅剩99g/L(正常成年女性血紅蛋白濃度110-150g/L),屬於輕度貧血。

張主任仔細查看瞭王阿姨之前的檢查結果,確實沒什麼大毛病。“引起血尿的原因有很多,炎癥、結石、外傷、腫瘤都有可能,想要根治,得先找到病因,可以做個輸尿管鏡看看。”張主任根據她之前的治療情況給出瞭建議。

2月22日,張運濤主任、王延柱副主任等醫生共同為王阿姨做一次性輸尿管軟鏡檢查,鏡子通過尿道、膀胱、輸尿管……一路上,未發現可疑病變。

當鏡子到達腎臟時,在左腎下盞一角落發現“指甲蓋”大小病灶,局部有白色壞死組織和血凝塊覆蓋,血尿背後的“真兇”終於找到瞭——腎盂腫瘤。

從鏡子進入體內到“破案”,用時僅5分鐘。

病理檢查提示,腫瘤為尿路上皮癌。隨後,泌尿外科團隊為王阿姨做瞭微創手術,切除瞭一側輸尿管和腎臟。

術後第2天,王阿姨就可以下地活動,正常吃飯。

這條軟鏡真“牛”!無死角,可彎曲

有醫生比喻,腎臟就像“三室一廳”的房子,腎盂是廳,三個房間分別是上盞、中盞和下盞。

影像學檢查隻能在“房子”外掃描,而輸尿管軟鏡能帶著我們到達,並觀察腎臟內部的每一個“房間”,如果發現可疑病變,還能同時實施活檢。

王阿姨的病灶在下盞,且大小隻有1cm左右,就好比其中一個房間的地板上有一小塊污漬,想要搞楚這塊“污漬”是啥,就需要進入房間裡看看。

同時,使用輸尿管軟鏡非常考驗醫生的細心和技巧,在腎臟這麼大的內部結構中尋找病變,就像在犯罪現場找血跡,一點痕跡都不能放過。

一次性輸尿管軟鏡除瞭診斷治療腎盂、腎盞等疾病,也是治療結石的“利器”。

鏡體纖細柔軟,對輸尿管、腎盂粘膜無損傷,鏡體末端可上下彎曲180度至270度,有利於更方便地觀察和處理腎盂、腎盞結石,尤其是在處理硬鏡無法觀察和處理的腎盞結石時更顯優勢,具有無體表創傷、恢復快、風險低、住院時間短等優勢。

另外,一次性輸尿管軟鏡無需消毒外圍設備,可避免交叉感染風險。在確保患者舒適和安全情況下,有效解決病痛。

久治不好、反反復復的結石患者,可以去試試一次性輸尿管軟鏡。


專傢介紹

張運濤,泌尿外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原西京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專業擅長:泌尿外科各類微創手術:泌尿外科腹腔鏡、輸尿管鏡、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及前列腺激光汽化術等微創手術;擅長泌尿系腫瘤及結石的診斷與治療;熟練完成泌尿外科高難度手術:腔靜脈瘤栓取出術,腹腔鏡膀胱癌根治性切除原位新膀胱術,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小兒泌尿系先天性疾病的診斷治療。

王延柱,泌尿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

原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

專業擅長:泌尿外科疾病腹腔鏡(及機器人)微創治療,包括腎臟,腎上腺,輸尿管,膀胱,前列腺,男性生殖的腫瘤,結石,損傷,畸形,感染等;男科疾病,包括性功能障礙,少弱精,前列腺炎等泌尿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的診斷與治療。


來源:西安大興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