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瞭幾期他汀類藥物的科普後,接到瞭很多患者的反饋。有位患者問華子,他汀類藥物可以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但是他吃瞭2年藥,斑塊卻沒什麼變化,這是為什麼?
華子與他溝通後發現,這位患者吃藥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僅做不到每日服藥,血脂水平也很久沒去復查瞭。他汀類藥物發揮作用的2個關鍵因素他都沒有做好,這樣斑塊能逆轉才怪呢。
一、有的頸動脈斑塊會“消失”頸動脈裡的斑塊,通常是彩超檢查時發現的,但是彩超並不能直接“看到”斑塊,而是通過測量頸動脈內膜的厚度計算出來的。正常頸動脈內膜厚度是0.5~0.9毫米,如果在1.0~1.2毫米之間,就稱頸動脈內膜增厚,當厚度在1.2~1.5毫米之間時,就診斷為頸動脈斑塊,當厚度超過1.5毫米時,就稱頸動脈狹窄。
通過飲食控制、增加運動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再加上他汀類藥物的治療,可以使頸動脈的斑塊密度增加,體積變小。彩超復查時,就會看到頸動脈的內膜由厚變薄,有一部分患者的斑塊可以“消失”。
二、他汀類藥物發揮藥效的2個關鍵因素但是想讓他汀類藥物發揮藥效,有2個關鍵因素一定要做到。
1、規律服藥:他汀類藥物的調節血脂作用,在用藥之後,大約一個月左右血脂會降到穩定水平。但是他汀類藥物逆轉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則需要持續用藥至少2~4年才能看到。想讓他汀類藥物發揮逆轉斑塊的作用,就要在2~4年內保持穩定的有效血藥濃度,堅持每天定時定量的服藥。
2、血脂監測:服用他汀類藥物之後,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降到1.8mmol/L以下時,動脈內膜中遊離的LDL-C才會逆轉回血液,才有較好的逆轉斑塊作用。所以要定期測量血脂水平,以確定藥物效果。
三、逆轉效果還要看斑塊是“軟”還是“硬”他汀類藥物所說的可以逆轉斑塊,不是指消除斑塊,而是使斑塊的體積縮小。具體的效果,還要看斑塊的性質。如果斑塊是脂質核心較大,密度較小的“軟斑塊”,體積縮小的效果就會比較明顯,用藥所產生的就是逆轉斑塊的作用,
如果斑塊是脂質核較小,密度較大的“硬斑塊”,體積縮小的空間有限,用藥產生的主要作用就是延緩斑塊進展,逆轉斑塊的效果就十分有限瞭。
四、選擇什麼樣他汀類藥物很多患者在糾結他汀類藥物的選擇,不知道用哪一種好。其實從藥理作用來看,所有他汀類藥物的作用都一樣,它們之間相差的隻是作用強度、代謝方式、以及副作用上的差別。不過隻要能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降到目標水平,用哪一種他汀都可以。
從紅曲中提取的洛伐他汀是第一個用於臨床的他汀類藥物,很多降脂的中成藥裡含有紅曲,就是利用其中的洛伐他汀發揮降脂作用。
在洛伐他汀的結構基礎上,半合成出瞭普伐他汀與辛伐他汀,這三個都屬於第一代他汀類藥物。氟伐他汀是第一個全合成他汀,為第二伐他汀類藥物。現在常用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也是全合成他汀,降脂程度更強,作用時間長,副作用較小,為第三代他汀類藥物。
對他汀類藥物的選擇,需要根據患者的血脂水平、肝腎功能、並發疾病,以及其他用藥情況,由醫生進行選擇。但總體來說,現在更傾向於使用第三代他汀。
總結一下,頸動脈裡的斑塊不是短時間就能形成的,所以也不可能短時間就出現逆轉。在使用他汀類藥物的時候,一定註意規律服藥與血脂監測2個關鍵因素。在堅持服藥的基礎上,再加上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控制好LDL-C水平,達到逆轉斑塊的效果。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註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