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短視頻,說可以用紫外手電筒來檢測致癌物黃曲黴毒素,因為這種毒素在紫外線下會發出熒光。結果不少人由於擔心誤食黃曲黴,急著下單這種手電筒……不過這麼做可能除瞭給你增加點焦慮,讓你多花個手電筒錢以外,沒什麼好處……下面就簡單聊聊這事兒。
摘自抖音
01
什麼是黃曲黴毒素
1993年,黃曲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一類致癌物,能誘發肝癌、胃癌等多種癌癥。黃曲黴毒素,是黃曲黴及寄生曲黴的代謝產物。像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如果發生瞭黴變,就很可能會帶有黃曲黴毒素。
這種毒素相對比較穩定,分解溫度高達268℃,對食物的加工、烹調過程基本無法將其消除。因此用黴變食物加工出的產品,比如食用油等,也會含有黃曲黴毒素,食用會威脅我們的健康。
圖蟲創意
因此,確實有必要檢測食物中的黃曲黴毒素。那麼前文說的用紫外手電筒照的方法到底靠譜嗎?這要分兩種情況來討論瞭。
02
可能有熒光,但這沒意義
先說說第一種情況,就是像視頻中那樣,用紫外手電筒直接照射食材,通過觀察熒光判斷是否有黃曲黴。
這麼做會帶來兩個問題。
首先,黃曲黴毒素在紫外線下能發出熒光,但絕不等於能在紫外線下發出熒光的都是黃曲黴毒素。事實上有很多細菌、真菌在紫外線下都可能發出類似的熒光;部分衛生用品,以及人民幣在紫外燈下也都會有熒光;維生素A等物質,也會產生類似的熒光,這些東西可都和黃曲黴毒素沒什麼關系。
有熒光≠黃曲黴毒素 | 圖蟲創意
其次,假如手電照到的地方確實是黃曲黴,也能發出肉眼可見的強烈熒光,那食物恐怕已經發黴挺厲害瞭。而就算不用手電我們也都知道,發黴的食物不能吃,放太久的食物也不能吃……那我要這手電筒何用啊(摔)。
03
真有毒素?抱歉手電測不出來
既然直接用手電照食材意義不大,那麼用它來檢測成品食物可行嗎?先讓我們看看專業人員是怎麼檢測黃曲黴毒素的。
由於黃曲黴毒素對人危害巨大且分佈廣泛,各種食品包括谷物、豆類、堅果、油脂等等都有可能含有黃曲黴毒素,我國制定瞭20個以上針對不同食品的食品安全國傢標準,而黃曲黴毒素的檢測方法則至少有7種,包括薄層色譜法、液相色譜法等等,其中和用手電照沾邊的,就是熒光光度法。
圖蟲創意
這種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紫外光照射樣品,再根據熒光的強度來算出毒素的濃度。不過,雖然看起來原理相通,但實際操作差距可就大瞭。因為熒光光度法需要將樣品提取、脫脂、過濾後,再經過一系列的處理,以增強熒光效果,之後再用精度很高的熒光光度計來測量。我們用紫外線手電照,再用眼睛看,是根本沒法分辨出食品中是否含有黃曲黴素的。而且就如前文所說,很可能有別的物質會發出熒光,讓你白白擔心。
04
怎麼做才能遠離黃曲黴毒素?
其實想遠離黃曲黴毒素,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非正規途徑的加工食品,比如自榨油,因為黃曲黴很愛長在花生上,沒有經過嚴格的安全檢查的花生,榨出來的油、做出來的醬,安全性可想而知。應對也很簡單,購買大企業生產的同類產品即可,因為企業的原料把關非常嚴格,產品的檢測流程也更健全。
此外,我們生活中還要註意,避免將食物存儲於潮濕的環境,不要吃黴變或存放過久的食物。如果我們在嗑瓜子、吃堅果的時候,覺得味道發苦或哈喇,那也要及時吐掉好好漱口,因為有這樣的味道,說明瓜子或堅果已經變質,或者被黴菌污染瞭。
作者 | 丁 崝
審稿 | 宋 爽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
責編 | 丁 崝
本文由“科學辟謠”(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來自版權圖庫的圖片,不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