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果營養價值高又好吃,不吃堅果的理由,除瞭貴,還有就是它——有味瞭~

和嗑到一粒苦瓜子一樣敗胃口的,是剛將一把堅果放進嘴裡,就嘗到一股濃烈的哈喇味兒。

春節期間你傢買的那堆堅果都吃完瞭嗎?保存得還行嗎?有沒有哈喇味兒?

如果有瞭哈喇味兒,你傢是怎麼處理的?你的媽媽舍得將它們扔掉嗎?

如果不舍得扔,蝌蚪君教你方法,快狠準地說服媽媽扔瞭它。

圖片來源:hippopx

01

堅果的哈喇味兒究竟是哪來的?

我們都知道,堅果通常含有較高的脂肪含量。

很多人一聽到“脂肪”兩個字,可能直接被勸退。怕胖人士其實也可以適量攝入脂肪,因為脂肪是身體良好的儲能物質,它還能保護內臟、維持人體體溫、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等等。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的甘油三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較簡單,而脂肪酸的種類和長短卻不相同。

脂肪酸按飽和度可分三大類: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堅果內主要含有的是不飽和脂肪酸,細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α-亞麻酸。

以上提到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有很大好處,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幫助三高患者降低膽固醇水平,α-亞麻酸可以在人體內轉化為DHA(傢裡有寶寶的一定對這個詞很熟悉)。DHA是神經細胞生長和維持的主要元素,對構成大腦和視網膜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嬰兒長身體的關鍵時期,DHA的作用尤其重要。

DHA幫助嬰兒大腦發育 圖片來源:pxhere

雖然堅果內的脂肪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但由於它們是不飽和脂肪酸,從化學結構看,不飽和脂肪酸相比飽和脂肪酸,有不穩定的雙鍵,導致其穩定性很差。這種化學鍵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若加工、儲存的過程中與氧氣發生反應,就會產生我們所說的“哈喇味兒”。

不飽和脂肪酸和飽和脂肪酸的區別

不飽和雙鍵 圖源來自:Wikipedia

除瞭上面提到的“不安分”的結構之外,導致堅果內脂肪氧化的誘因還很多。

堅果在加工過程中可能要經過油炸、裹面糊等操作,面粉中也含有不飽和的脂肪酸、活性酶等物質,同樣可以引發氧化反應,產生哈喇味兒;油炸過程中的高溫、後續的儲存也會導致脂肪、微生物和食品殘渣等發生氧化,導致味道的產生;除此之外,堅果包裝材料如果不合格,漏氣導致外界空氣滲入包裝袋內,堅果接觸到氧氣後發生反應。

以上這些都可能導致堅果產生令人難以下咽的哈喇味兒。

袋裝堅果,圖片來源:hippopx

02

堅果如何保鮮?

堅果雖然好吃,但是很容易因為各種原因變質。堅果愛好者們一定很困擾,有什麼辦法可以一直吃到新鮮、美味的堅果呢?

1.要買新鮮的堅果,一次不要買太多,吃完再買。

2.逢年過節堅果購買量大大提升,這種情況可以買回來後趁著幹燥將它們分裝成多份,密封、低溫、避光環境下保存。

3.存放堅果的器具也有說法,首選用玻璃瓶存放。玻璃瓶清洗幹凈後,在太陽下暴曬晾幹,這樣可以避免堅果放入後受潮,也可以防止微生物繁殖。

4.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在分裝瓶內放入袋裝幹燥劑、脫氧劑等。幹燥劑可以防止堅果受潮,脫氧劑顧名思義,可以減少瓶中的氧氣含量。

幹燥劑 圖片來源:作者

脫氧劑 圖片來源:作者

03

教你說服老媽扔掉變味堅果

每當準備扔掉那些變味堅果時,都會聽到長輩們類似這樣的話“又沒壞,為啥不能吃,還挺貴的”。

所以變味堅果到底能不能吃呢?答案是:不能!

哈喇味兒的堅果內部會產生大量氧化自由基。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會對人體產生很大傷害,輕則惡心、嘔吐、腹痛,引發消化系統疾病。過量攝入還可能導致消化道潰瘍等問題。更重要的是,這種物質會破壞人體內的有益酶,使人體的正常代謝異常,引發食欲不振、失眠健忘等癥狀。

圖片來源:hippopx

長期大量食用有哈喇味兒的堅果,還可能會引發癌癥。這些堅果中會產生致癌物質–丙二醛,會破壞正常的人體細胞,誘發細胞癌變。

很多人會說,那我煮熟、烤熟之後再吃總沒問題瞭吧?這樣也是不可取的,不管怎麼加工,這些物質的產生是不可逆的,所以千萬不要掩耳盜鈴,最後傷害瞭自己的身體。(這些理由一定要記住瞭,並條理清晰地說給媽媽聽喲)

當然,變味變質並不是堅果的特質,很多富含油脂的食物,如醃制品、油炸食品等都可能產生哈喇味兒。

大傢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註意這些食物的保存,同時,遇到有哈喇味兒的食物不要覺得可惜,該扔還得扔。

如果媽媽還是不舍得扔,那就背著她偷偷扔。(你背著媽媽偷偷扔過哪些過期的食物

END

審核:王國義,食品安全博士後。

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轉載註明來源

責編/心與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