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與其說是一種疾病,不如說是暫時的胃腸道功能異常,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胃腸肌肉不正常收縮,從而導致腹痛不適和排便異常,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
誘發因素· 飲食因素例如冷食、辛辣、生食、油膩等容易引發腸易激;心理因素如緊張、壓力過大、焦慮抑鬱等情緒波動也可能對胃腸道功能造成影響;此外,IBS的發生還與性別、胃腸激素及神經肽、遺傳、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某些藥物如抗生素、類固醇等也會引發或加重IBS癥狀。
· 應對IBS,我們首先需要找出並解決消化系統為什麼不能正常運作的根本原因——這也是功能醫學解決的范疇。兩個最常見的誘因是:慢性食物敏感和腸道菌群失衡,還有其他一些誘因,比如消化酶的缺乏、腸道寄生蟲、鋅或鎂不足、重金屬蓄積等等,確定問題靶點之後再有針對性的逐個擊破。腸道寄生蟲、鋅或鎂不足、重金屬蓄積等等,確定問題靶點之後再有針對性的逐個擊破。
· 在眾多的食物敏感中,谷蛋白應是最為普遍的,奶制品是另一常見的元兇,其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可刺激腸道並致炎,還有一些其他食物如豆類、小麥和雞蛋等,都是國人最常見的敏感食物,也是引發IBS常見因素之一。另外,腸道微生態平衡是人體胃腸道和免疫功能正常的基礎,簡言之,你的健康必須建立於腸道微生物環境的健康,當腸道菌群失衡(壞菌過多,好菌不足)時,人就會生病瞭。腸道菌群失衡可誘發或加重IBS,所以通常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擺脫壞菌並以好菌替代,也就是去除壞菌並補充益生菌,重新健康腸道微生態的過程。
應對方案除瞭上述兩點最主要的誘因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可導致IBS,如何有效的預防以及調整IBS使之減輕甚至痊愈,下面為大傢提供幾個簡單有效的建議。
1、飲食: 攝取優質蛋白,以避免血糖控制失衡而造成腸道壞菌增加;攝取高纖維食物,如全麥、蔬菜、堅果、種籽和水果;限制不良油脂如氫化脂肪、人造奶油、起酥油、地溝油等,使用健康的油脂代替,如椰子油、初榨橄欖油、冷軋芝麻油等;每天至少吃8-10種彩色蔬果,富含維生素、微量元素、纖維、復合營養素、抗氧化劑和抗發炎物質。
2、針對慢性敏感的食物實行限制飲食,如未作食物敏感檢測可實行飲食輪替方案,在去除大豆、奶制品、小麥、玉米等常見致炎食物的基礎上,其他每種食物四天輪替一次食用,並隨時關註自身與飲食相關的癥狀。
3、添加對抗IBS的有益營養素,如鋅、維生素D、谷氨酰胺、魚油等都是可以幫助修復腸道的營養物質,草藥比如槲皮素和薑黃也可以降低炎癥、修復腸漏。
4、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或植物殺菌劑清除體內壞菌。
5、重建腸道菌群,服用高效益生菌(乳酸菌、雙歧桿菌等)、益生元(菊粉、低聚果糖等)以糾正小腸菌群過度生長,重建腸道生態平衡。
6、冥想、深呼吸和瑜伽都是非常好的減壓手段。
7、規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