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以中腦黑質多巴胺神經元進行性退變為主、多系統受累的緩慢進展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分為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硬及姿勢步態障礙的運動癥狀,以及認知情緒障礙、睡眠障礙、二便異常、疼痛和疲勞等非運動癥狀。目前,藥物治療仍是治療帕金森,控制疾病進行性發展的基礎治療,同時配合康復治療,針對患者功能障礙進行改善,是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手段。那麼碰見帕金森,康復可以做什麼呢?
根據2018年發表的《帕金森康復中國專傢共識》,帕金森病的康復流程可以基於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框架完成。大傢熟知,ICF分類系統將功能狀況分為三個維度,即身體功能與結構、個體完成任務或動作的能力和參與傢庭及社會活動的能力。對於帕金森患者的評估、治療目標及治療方案的選擇和制定,也應從這三大方面逐步進行。
首先,對於帕金森患者功能的評估應基於其不同的臨床癥狀,醫生及治療師采用合適的量表或評價方法,有針對性的、個體化的進行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的評估。帕金森患者通常會出現運動遲緩、肌肉關節僵硬、姿勢平衡障礙、步態異常和手功能活動困難等問題,此時,物理治療師可采用MDS 統一帕金森病評定量表(MDS Unified-Parkinson Disease Rating Scale, MDS-UPDRS)對相應問題進行評定,同時,結合實際情況,采用Berg平衡量表、功能性前伸試驗,對患者的平衡和軀體僵硬的情況進行量化評估,采用六分鐘步行測試瞭解患者的運動耐力、步行狀態,以及選擇簡易上肢功能檢查或九孔柱測試手功能活動情況。對於運動量長期減少而引起的肌力下降等繼發情況,可以選擇徒手肌力測試和關節活動度測量瞭解基本情況。針對其言語障礙和吞咽功能下降的情況,言語治療師可以采用使用改良Frenchay構音障礙評定法以及飲水試驗分別進行評定。
此外,不容忽視的是帕金森患者非運動功能的障礙,包括認知障礙、情緒障礙、睡眠障礙等情況,簡易精神狀態狀態檢查量表(MMSE)、帕金森病認知評定量表 (PD-CRS)、抑鬱焦慮量表、睡眠質量指數等問卷均可使用,同時結合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以及瞭解生活質量情況,可以全面瞭解帕金森患者的疾病狀態,從而針對性的進行治療幹預。
對於帕金森的治療目的,一定是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強自我管理和參與,最大限度地延緩疾病進展,改善各種功能障礙,提高功能獨立性和整體適應性,盡可能減少繼發性障礙和各種並發癥,改善ADL,最終改善PD患者的生活質量。
對於帕金森,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1.仰臥位直抬腿
動作要領:一條腿踩在床面上並保持膝蓋彎曲,另一條腿伸直並抬起至腳後跟離床面30-50厘米(視能力而定)。堅持15秒後慢慢回到原來位置。
作用:加強臀部和膝蓋肌肉力量。
2.橋式運動
動作要領:患者仰臥,將兩隻腳踩在床面上,雙腿屈曲。將臀部盡可能高的抬離床面,堅持15秒後慢慢放下。
作用:加強臀部肌肉力量,抑制下肢伸肌痙攣模式,並有利於提高骨盆對下肢的控制和協調能力,是成功的站立和步行訓練的基礎。
3.軀幹旋轉
動作要領:坐位,雙手放於兩側大腿上,盡可能地旋轉頸部,肩膀和軀幹肌肉。感覺到軀幹上的肌肉被牽伸。
作用:促進頸部,肩膀和軀幹肌肉的活動。
4.高抬腿
動作要領:在保持上身挺直的情況下,每一邊的膝蓋盡可能高的抬向胸口,在髖關節處彎曲。患者可手扶支撐物
作用:提高呼吸及心肺功能,促進腰部、臀部和腿部力量。提高肩、髖關節的柔韌性,使全身得到鍛煉。
5.輔助支具的應用
(1)選擇合適的輔助支具,防止關節畸形,防止跌倒。
(2)為預防畸形,需讓患者穿戴必要的矯形支具。
(3)穿衣困難可以借助穿衣輔助器。
(4)上肢功能較差的患者可使用一些生活自助具來幫助完成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比如易握持勺叉、固定餐盤、穿襪器和長把刷等。
(5)對於長期臥床的患者可以對患側定時佩戴矯形器以預防足下垂、內翻等畸形。
(6)為防止患者跌倒,給患者配備合適的助行穩定用具,註意調整助行器的高度,不要讓患者駝背。
硬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