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21日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

近日,我院臨床藥師會診遇到一例肺癌患者,經過兩個療程化療(培美曲塞+卡鉑+信迪利單抗)後,復查血常規發現其白細胞降至0.3×109/L,血紅蛋白降至66g/L,中性粒細胞更是降至0×109/L,血小板降至1×109/L,發生瞭嚴重的骨髓抑制,危及患者生命。後經反復輸血並予抗菌藥物積極治療,方化險為夷。

化療是應用化學藥物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種手段,與手術、放療並稱治療癌癥的“三板斧”。而骨髓抑制則是化療及放療常見的不良反應,患者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血紅蛋白、白細胞或者血小板減少。嚴重的骨髓抑制不僅會延緩化療的進行而影響治療效果,而且可能導致並發癥而危及患者生命。

什麼是骨髓抑制?靶向藥和免疫藥也可能出現骨髓抑制嗎?如何避免出現嚴重的骨髓抑制呢?讓藥娃帶您一起來瞭解下化療期間骨髓抑制的幾個重要問題吧。

什麼是骨髓抑制,會產生哪些危害?

大多數化療藥物屬於細胞毒性抗腫瘤藥,通常會產生“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效果,即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對人體的正常細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尤其是對骨髓造血細胞等分裂、增殖比較快的細胞作用更加明顯,從而引發外周血血紅蛋白、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降至正常水平以下,這就是骨髓抑制。骨髓抑制的程度不同,危害亦不同。目前臨床普遍采用化療後骨髓抑制的分度標準,見下表。

血紅蛋白、白細胞和血小板在人體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血紅蛋白低瞭,會造成貧血;白細胞少瞭,人體抗禦病原體入侵的能力就會下降;而血小板少瞭,則凝血功能會下降。例如前文提及的那位患者,化療後出現瞭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幾乎沒有凝血功能和抵禦病原體的能力,一旦出血或感染都將嚴重危及生命。

所有化療患者都會出現骨髓抑制嗎?

並不是!

每個人對化療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化療反應特別大,有的人卻沒什麼不適反應。因此,由於患者的個體差異、具體的化療方案各有不同,所以並不是所有化療患者都會出現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而且化療期間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時可以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能夠減輕、控制,甚至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

另外,目前臨床使用的很多化療藥物並沒有細胞毒性,例如他莫昔芬、來曲唑等用於治療生殖系統腫瘤的一些調節體內激素平衡的藥物;單克隆抗體、吉非替尼等分子靶向藥物,一般不會導致患者出現骨髓抑制。

化療期間如何避免出現嚴重的骨髓抑制呢?

首先,應避免將化療藥物應用於可能導致嚴重骨髓抑制的患者,如體質很差的高齡老人、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既往化療後骨髓抑制明顯的患者。

其次,身體有較強的抵抗力才能順利進行各種治療。化療期間部分腫瘤患者會出現明顯消瘦,食欲下降等情況,因此,需要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可盡量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高能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瘦肉、魚肉、米面、大豆及制品、蔬菜水果,同時多飲水,促進排毒;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B12和葉酸保證造血原料供應;如果身體條件允許,還可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鍛煉;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睡8~10小時。

最後,需要按照醫囑定期監測血常規,一旦出現骨髓抑制,及時處理。這也就是為什麼對於每個結束化療的患者,在出院小結上通常會出現這樣的囑托:出院3日後復查血常規,若出現發熱、出血等緊急情況,立即至醫院就診。

對於III度及以上、評估後認為自身恢復能力較差的白細胞/粒細胞減低患者,還應治療性使用升白針——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抑制是大多數化療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腫瘤患者需要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更需要規律、合理地進行監測,出現問題及時處理,盡可能避免出現嚴重的骨髓抑制,最終得到更好的生存獲益。

作者:江蘇省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主管藥師 陳昕晟

審核專傢:江蘇省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副主任藥師 李琦恒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藥劑科 副主任藥師 王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