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情況。

哪些重點人群將接種新冠疫苗?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負責人、國傢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指出,疫苗接種將分兩步實施:

第一步主要針對部分重點人群,包括從事進口冷鏈、口岸檢疫、船舶引航、航空空勤、生鮮市場、公共交通、醫療疾控等感染風險比較高的工作人員,以及前往中高風險國傢或者地區去工作或者學習的人員,盡力緩解輸入性疫情防控的壓力,降低本土病例發生和國內疫情暴發的風險;

第二步隨著疫苗獲批上市,或疫苗產量逐步提高,將會有更多的疫苗投入使用,通過有序開展預防接種,符合條件的群眾都能實現應接盡接,逐步構築起人群的免疫屏障,來阻斷新冠病毒在國內的傳播。

新冠疫苗去哪接種?

各地將按要求及時公佈接種點和接種時間,大傢可關註所在地的衛生行政部門或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發佈的信息;也會根據接種需求考慮設立臨時接種點,上門服務;接種條件將有嚴格規范;所有接種點都會提供接種新冠疫苗的憑證。

提醒:接種疫苗要攜帶身份證,做好疫苗登記。接種疫苗要區分不良反應和偶合反應

發佈會上,國傢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介紹,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途徑,通過接種疫苗對人體產生保護作用,但是也有個別人在接種疫苗以後,出現一些不良反應。

一是不良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經過規范的接種以後,產生跟接種目的沒有關系或者意外發生的一些損害的反應,包括一般反應異常反應。所有藥品,包括疫苗,都會產生不良反應,這是在允許范圍之內的。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頭痛發熱,接種部位局部紅暈,或出現硬塊。還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

二是偶合反應,是指接種者在接種的時候,恰巧處於一些疾病在潛伏期或者發病前期的狀態,在接種時,很巧合的,這些疾病也同時發病瞭。這種情況跟疫苗的接種沒有關系,並且跟疫苗的質量也沒有關系,它不屬於不良反應,所以這是一種偶合反應。

我國已累計接種超百萬劑次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發佈會介紹,我國6月份批準瞭新冠疫苗緊急使用,7月份開始新冠疫苗緊急使用接種。到目前為止,已累計接種瞭100多萬劑次疫苗,經過不良反應監測和追蹤觀察,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其中約6萬人因工作原因赴境外高風險地區,至今沒有收到嚴重感染的報告。同期,用於緊急使用的疫苗在境外開展III期臨床試驗,至今已累計超過7.5萬人次、約15萬劑次的接種,相關研究沒有發現疫苗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正因為有此基礎,我們才確定在重點人群中進一步開展新冠疫苗的接種工作。新冠病毒變異是否會影響疫苗效果?

近日,英國、南非等國傢發現瞭新冠病毒變異,這些變異是否會影響疫苗的有效性備受關註。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傢、主任醫師王華慶表示,目前新冠病毒的變異處在正常范圍內,沒有看到對疫苗效果的影響。

新冠疫苗能提供多久保護?

國傢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強調,由於新冠病毒出現還不到一年,疫苗能提供多長時間的保護還不能下結論,但一些數據顯示,疫苗保護期在半年以上是沒有疑問的。

曾益新說,今年上半年,中國一些疫苗啟動Ⅰ、Ⅱ期臨床試驗,很多志願者參與其中,也一直在進行隨訪。數據顯示,這些志願者的抗體依然存在。此外,很多醫療機構也對康復出院的新冠病人隨訪。深圳市傳染病醫院對400多名出院病人的隨訪數據顯示,最早出院的病人10個月後還存在抗體。“這些數據都顯示,疫苗保護期在半年以上沒有太多疑問,但能不能保證5年、10年,甚至終身還不能下結論。”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

制片人/馬燁  主編/米莎

總臺央視記者/史迎春 顧小慈 陳雷

編輯/於子敬  校對/高少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