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指原發於支氣管上皮和肺泡上皮的惡性腫瘤,美國癌癥學會官方期刊發表的《2019年全球癌癥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癌癥發病率、死亡率均為全球第一!
2019年1月,中國國傢癌癥中心發佈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顯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癥,目前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之一。
那麼肺癌跟飲酒有關系嗎很多人第一感覺是有關系,畢竟酒精對人體不好,其代謝產物乙醛具有明顯致癌作用,乙醛可以迅速與細胞蛋白質和DNA結合,引發復制錯誤、致癌基因或腫瘤抑制基因突變,最終導致肺癌發生;此外,機體中乙醛的積累誘導產生的氧化應激反應產物細胞色素P450,可能影響其他致癌物的代謝。但是現實的結果跟預想的是有差距的,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飲酒與肺癌的發生並沒有明確的關系。
這是2018年《中國流行病學雜志》發表的飲酒與男性肺癌發病關系的前瞻性隊列研究:
除瞭國內的數據支持外,國外在飲酒與肺癌的相關研究做得更多
國外飲酒與肺癌的研究
在一篇肺癌與飲酒相關性的文獻中,研究人員選取瞭華盛頓州50歲76歲的居民進行的前瞻性隊列研究。通過華盛頓監測流行病學和最終結果癌癥登記處,總共對66186未得過癌癥的名參與者進行瞭相關研究。最終的結論如下:
肺癌與啤酒、紅酒、白酒或烈性酒的攝入量之間沒有明顯的聯系。每天飲用3杯以上的混合酒精飲料與整體肺癌風險升高無關。
肺癌與什麼有關系?目前來說,肺癌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通常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吸煙
大量研究表明,吸煙是肺癌死亡率進行性增加的首要原因。煙霧中的苯並芘、尼古丁、亞硝胺和少量放射性元素釙等均有致癌作用,尤其易致鱗狀上皮細胞癌和未分化小細胞癌。與不吸煙者比較,吸煙者發生肺癌的危險性平均高 4-10 倍,重度吸煙者可達 10-25倍。
2.致癌因子
已被確認的致人類肺癌的職業因素包括石棉、砷、鉻、鎳、鈹、煤焦油、芥子氣、三氯甲醚、氯甲甲醚、煙草的加熱產物以及鈾、鐳等放射性物質衰變時產生的氡和氡子氣,電離輻射和微波輻射等。
3.電離輻射
大劑量電離輻射可引起肺癌,比如醫源性的X射線,或者說軍用放射性物質。
4.空氣污染
長期生活在工業及重度污染地區的居民每日吸入空氣含有的大量苯並芘量。
5.遺傳和基因改變
與肺癌關系密切的癌基因的突變與肺癌發生密切相關。
肺癌分型有哪些?肺癌按其細胞形態特征和生物學行為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型
1.小細胞未分化癌。
小細胞未分化癌的細胞形態類似於燕麥顆粒,故又被稱為燕麥細胞癌。約占所有肺癌的20%左右。多見於長期大量吸煙的男性患者,小細胞未分化癌多起源於較大的支氣管,因此大多數為中央型肺癌。
2.非小細胞肺癌
除小細胞未分化癌外其他類型的肺癌統稱為非小細胞肺癌,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 鱗狀上皮細胞癌。簡稱鱗癌,在肺癌的各種類型中以鱗癌最為常見,約占所有肺癌的30~50%。
2) 腺癌。腺癌大多起源於較小的支氣管粘膜上皮,因此腺癌多位於肺的外周部(即周圍型肺癌),呈球形,靠近胸膜。腺癌患者以女性多見,並且和吸煙無明顯關系。
3)未分化大細胞癌。未分化大細胞癌為較為少見的肺癌類型,半數以上起源於較大的支氣管,腫瘤惡性程度高,體積巨大,早期無明顯癥狀就能發生淋巴結或血行轉移,有時在遠處轉移灶出現癥狀時才能做出肺未分化大細胞癌的診斷。
肺癌的有什麼癥狀呢肺癌早期很多人並無明顯癥狀,隨著癌細胞擴增,腫瘤侵犯正常組織會出現以下相應的癥狀。
(1)咳嗽(刺激性幹咳):咳嗽是肺癌患者就診時最常見的癥狀,早期常表現為刺激性咳嗽。
刺激性幹咳是肺癌的典型表現
(2)痰血與咯血:由於腫瘤組織血管常較為豐富,部分患者腫瘤壞死可出現痰血,如果腫瘤侵襲較大血管,可引起咯血。
(3)胸悶:腫瘤壓迫可能導致肺呼吸面積減少、甚至引發胸腔積液,可表現為不斷加重的胸悶、氣急 。
(4)體重下降、乏力與發熱:腫瘤可能引起消耗、食欲不振等,導致患者出現乏力伴體重下降,腫瘤患者發熱以間斷中、低熱多見,合並感染時可有高熱。
(5)胸痛:腫瘤侵犯壁層胸膜、肌肉神經或骨組織時,疼痛可加重、持久並位置固定。肺上溝瘤位置較高,可能引起肩、胸背部持續疼痛或出現腋下放射性疼痛 。
既然早期肺癌沒有癥狀,如何及時發現它?診斷早期肺癌的關鍵在於癌癥的早篩!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請選擇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
請選擇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
請選擇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
很多人體檢時仍在做胸部X線片或者胸透,這些檢查分辨率低,容易漏診,肺癌的檢出率低,即便查出肺癌,通過X線檢查發現的肺癌分期也往往較晚,沒能起到早期發現肺癌的目的。現在胸外科專傢已經達到共識,胸部X線檢查不能有效早期篩查肺癌,目前不推薦其作為肺癌篩查手段。目前肺癌篩查,推薦對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胸部(肺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
哪些人群更應註意肺癌的早期篩查中國的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心胸學組發佈的《低劑量螺旋CT肺癌篩查專傢共識》,將以下人群定義為肺癌高危人群:
年齡在45~70 歲、有吸煙史、存在有毒有害物質接觸史(相關職業史)、惡性腫瘤傢族遺傳史的群體。
並且建議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如發現肺部陰影或結節等,再進一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處理,比如定期隨訪,或進一步PET-CT檢查,或必要時取活檢病理確診。
通過規范化篩查早期發現並進行手術治療,可以有效減輕癌癥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