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是成年人的童話。

在上個世紀電腦、手機還尚未流行的時代,要問什麼東西能引領時代,那武俠小說恐怕要當仁不讓地拿下第一。

以金庸為首的武俠小說傢們,更是創造出瞭一個英雄輩出,豪傑群聚的武俠世界,讓人流連忘返。

但有趣的是,像是比較出名的《倚天屠龍記》、《鹿鼎記》等武俠小說,背景大多都安排在明朝時期,武俠為何對明朝總是偏愛?

武俠

前朝對儒傢文化的破壞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在太平盛世,朝廷需要用儒傢構築秩序來穩定統治,但所謂的儒傢文化在某些時候卻並不那麼通用。

在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當中,元朝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在它之前雖然也有外族入關,但最多就是建立割據政權,並沒有成功統一中原。但元朝卻成功取代瞭宋朝,奪得瞭天下,成為瞭第一個外族統治天下的時代。

而在歷史上,人數稀少的民族要統治人數眾多的民族,想要不被稀釋的最好辦法,就是建立一個全新的統治體系。

在這個體系的建立過程當中,忽必烈雖然延續瞭儒傢文化,但更多的是掛羊頭賣狗肉,用儒傢文化的外皮掩蓋階級的對立,儒傢文化在元朝並沒有真正流行和延續,反而在不斷地瓦解。

儒傢

元朝雖然統治時間不長,但百年的時間放在古代也有將近三四代人,這就導致在元末明初亂世出現。

起義此起彼伏時,儒傢不再占據文化的主流,以義氣和武勇為主流的俠客文化則是異軍突起,迅速占領朝廷讓出影響力的地方,成為瞭民間、江湖的主流文化。

同時朱元璋、陳友諒等起義軍勢力,大多數都不是官宦子弟出身,甚至朱元璋本人就是草莽出身,長期混跡江湖以乞討為生,在這種生活過程當中,難免對俠義的風氣耳濡目染,在稱帝之後也難免會將這些舊時習慣帶到上級階層裡。

上有所愛,下投所好,在這種情況下,武俠文化在明朝就具有先天的優勢,自然在後世小說傢的眼中是最好的創作土壤。

朱元璋

武俠小說需要反派

第二點原因,就是武俠小說本質上是描寫英雄故事的作品,而英雄的故事當中,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反派,正巧的是,在明朝不到三百年的歷史裡,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反派。

在元末明初,這個反派可以是元朝統治者,可以是陳友諒等其他爭奪皇位的起義軍、更可以是胸有城府的朱元璋。

再加上亂世之中戰爭此起彼伏,對於武俠小說的背景設定來說,真假虛實相互結合,更能給小說營造出一種這是真實的歷史的感覺,讓讀者更有想象的空間,身臨其境去改變舊世界。

武俠

等到瞭明朝末期,那反派就成為瞭清軍、倭寇等外敵。而這個時候的武俠,自然而然就會參與到歷史的進程當中,並且保傢衛國天然就能引起人們的認同,借助真實歷史上註定失敗的背景,武俠故事就被披上瞭一層悲劇的外衣。

而比起充滿喜劇感的武俠,註定悲劇卻又不斷反抗命運的悲情英雄,更容易成為讀者心目當中難以忘懷的形象。

簡單來說,明朝的歷史最不缺的就是襯托武俠俠義形象的反派,而這些反派的塑造又能夠反向烘托武俠,自然在故事背景的選擇當中,明朝總能成為武俠小說的不二之選。

武俠

明朝制度對武俠精神的襯托

第三點原因,就在明朝作為君主專制的集大成者,天生就是武俠精神的對立面。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先是廢除瞭丞相制度大權獨攬,真正集權於一人。之後的皇帝雖然辦不到這樣的事,但也建立瞭錦衣衛、東西廠等情報機構,專門聽從皇帝一人。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明朝時期對於政權的把控也是不斷加強的,當皇權大於一切的時候,起於草莽的江湖武俠便應運而生。

俠以武犯禁,何為俠?在亂世時期他們忠君愛國,懷揣報國之心建功立業;在太平時期,他們則周遊天下,崇尚自由,熱情好義。

一邊是專制,以法為規、天下隻有皇上最大,一邊是自由、以義為矩,結黨成派自立山門,兩者天然的對立,對於武俠故事,沒有比這更好的背景瞭。

錦衣衛

再加上錦衣衛、東西廠等機構在歷史上惡名昭著,還無需司法機關批準就能直接逮捕官民,這種相當猖獗、嚴格管控的特務政治,對於崇尚自由,以武犯禁的武俠世界,完全就是典型的反派角色。

而政治鬥爭與武俠相互結合,再將歷史上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東西廠相爭等事件與武俠故事結合起來,不僅能讓讀者能夠體驗到真實的參與感,還能夠以政治鬥爭的黑暗,來襯托出故事中俠客的仁義。

這樣一來,武俠的定義反而得到瞭擴充,不再局限於街頭巷尾的小打小鬧,也不再單獨局限在傢國情懷裡,而是更加具有人文精神,變得更加貼近生活。

武俠

明朝更加真實

最後一點原因,在於明朝更加真實。作為倒數第二個封建王朝,明朝的史料大多數保存完整,並沒有經過太多的遺失和損傷,更具有挖掘空間。

與之相比,再之前的材料經過多次戰爭的動蕩,大多數已經遺失,難以借鑒。

而清朝雖然離現代更近,但是他的獨特性實在是太強,光是男人必須要留金錢鼠辮子,就將武俠故事裡濃烈的個人特色給限定死瞭。

即使是金庸,也寫出一篇徹底顛覆瞭武俠定義的《鹿鼎記》後便再難續寫。

武俠

總結

就像是大洋對岸的美國牛仔文化創作總是設定在18世紀西部開發時代一樣,武俠之所以偏愛於明朝,就是因為在真實的歷史上,明朝具有獨特的代表性。

不僅有豐富的史料留存,能從中汲取靈感挖掘所需的素材,同時又與武俠精神相生相沖,無論以哪個時期作為背景都能做到讓武俠形象更加飽滿,既能體現出江湖義氣,又有傢國大義,讓人魂牽夢縈。


參考文獻

[1]顧容敏. 中國古典武俠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J].文學教育,2020年10月;

[2] 張瑜.武俠文化的解讀[J].中華武術,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