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 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讀作[tún]或者[zhūn],指事字(一說會意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字形就像一顆種子,上有嫩莖,下有細根,在根部加一撤指事符號,表示種子紮根(像一棵嫩芽正艱難地沖破土壤的阻撓長出地面),所以“屯”字本義是艱難。金文繼承甲骨文字形,隻是變成瞭粗體,篆文字形變化較大,就像代表種子的“屮[chè]”貫穿瞭“一”,這裡的“一”表示大地。所以,“屯”就像草木初生的卷曲包裹之形,有卷曲、包裏、聚集的意思。“屯”是“春”的本字,在甲骨文的卜辭中,“屯”常會代替“春”出現。後來,“屯”字引申為聚集、駐守。這個字用作名詞,意思是屯子、村莊。

卦象下震,動也,一陽初生,物之潛者;在下,為地震火山。卦象上坎,險也,陽陷於陰,物之困者;在上,為雲為雨。屯卦取象草木沖破土壤,得雨水滋潤,可茁壯成長,故卦辭曰“元亨利貞”。然,物之始生,為乾之初本柔質弱並困難重重,故戒其“勿用有攸往”。說文曰:“屯,難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難,從屮貫一。”震為長子,坎為次子,長子次子相繼而生,故卦辭曰“利建侯”。

劉沅曰:屯字象屮穿地而不能伸,天地之間無非是萬物,萬物始生雖未伸,而其氣已盈,特厄於險而不逮耳。國傢多難,建侯治民,雖未即亨,而已有亨之理。

《序卦傳》:盈天地之間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

《雜卦傳》:屯,見而不失其居。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張洪之曰:君子有濟屯之才,禹治水,稷[jì]教稼[jià],始奠厥居,經綸也。周公修禮樂,則經綸之至矣。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屯卦象征事物初生之艱難。萬物之出生,正是陰陽剛柔始交之時,必多生困難。卦象下震動、上坎險,有動乎險中之象,乃戒以事物皆在困難中成長,雖生氣蓬勃,可致亨通,惟必須謹守正道而行。而卦象有雷雨將作,雷聲充盈,烏雲密佈之象,正象征大自然草創萬物,陰陽始交,萬物萌生之混沌屯難狀態。賢君即位當效法天道,設府拓疆,封建諸侯,以撫恤萬民,不可安享其位,無所作為。建立諸侯比喻設立防禦之屏障,或佈局人事。坎險在外可取象溝瀆,以溝瀆為天險,有防禦之效。此因屯卦策略為留在原地,屯兵駐留,若行動則坎變成危險,若隻是留在原地則坎成保護之天險。(◎剛柔始交,謂陽剛之乾爻與陰柔之坤爻,剛開始相交合。剛柔者,乾坤也。始交者,如震一索而得男也。)

荀爽曰:物難在始生,此本坎卦也。初六升二,九二降初,是剛柔始交也。交則成震,震為動也,上有坎,是動乎險中也。動則物通而得正。故曰"動乎險中,大亨貞"也。雷震雨潤,則萬物滿形而生也。謂陽動在下,造物於冥昧之中也。天地初開,世尚屯難,震位承乾,故"宜建侯"。動而遇險,故"不寧"也。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當位,有應,卦主。

初爻陽剛得正,為震之初動也,為濟屯之才,往前互卦二三四為坤為順,本當奮力前行;然互卦三四五為艮為止,所行遇阻而不得前。惟處屯之始,動則難生,不急於求進,故有徘徊不進之象,僅利於固守正道以待時而動,又利於封建諸侯以治國安民。這一爻為屯卦最開始的時候,此時正是建立根本,穩定基礎的時機。利建侯者,長子之任,震驚百裡不喪匕鬯。磐桓或作盤桓、般桓,有兩種解釋,一是難進之貌,徘徊的意思。二是以磐為磐石,桓為大柱(本義是表柱。古代立在驛站、官署等建築物旁作標志的木柱,後稱華表。現多用作姓。),磐桓即磐石與大柱,比喻穩定的根基。房子有磐石及大柱,則結構穩固適於居住。來來回回,三思後行,打好基礎,方成大事。

爻變得《䷇比》卦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

劉沅曰:初九一陽為濟屯之主,才有可為,時尚有待,固不茍於進,利於居正不渝,蓋建侯即所以濟屯,而方建則其功未顯,故得磐桓之義。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當位,有應,中正,乘剛。

柔順中正,能審慎處事,當屯難之時,不急於求進,故屯邅而行,有行進困難之象。震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的顙。所應上卦九五坎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有乘馬之人前來,其非為敵寇,乃與其相應之九五,是來求取婚配之人。班如,指在原地打轉,或指往回走,班師回朝的'班',通般。六二乘剛,本不自安,又前有三四兩陰同性阻隔與九五相應,互卦三四五為艮為止,所行遇阻而不得前。時當屯難,故不宜輕易許人以婚配,惟有謹守正道,待時而動。經待十年,時通運轉,方許以婚嫁。十年比喻事情之艱難,需要長久等待與經營。而前面之乘馬則隱喻'馬上'求成之急切,但反而因此而被誤會為盜賊來犯,或者被認為是來逼婚,導致遭受懷疑而遇到瞭更大的困難。此比喻事情不能急切。匪寇婚媾有兩種解釋。一、若不是盜賊來犯,就已順利完成婚姻。匪,非,否定的意思。或作'若非',可譯作我們說的'要不是…'。二、來者不是賊寇,而是來求婚媾的。字,懷孕生子。不字,未能懷孕生育。字也可解釋作女子許嫁或嫁人。前行有險,徘徊不進,五處險中疑為寇,然正應為婚媾,則不字初九,乃字九五,遠方十年。《睽》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又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賁》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爻變得《䷻節》卦九二,不岀門庭兇。

馬振彪曰:二不下從初而上應五。與初雖近而不相應,合乎女貞不字之義。與五雖遠,有待而行,遲之又久,以身從人,合乎十年乃字之義。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不當位,無應。

下卦震動之極,陰爻陽位,位剛質柔,燥進有虧,前往無援,有機乃動;互卦三四五為艮為止,故小心等待,不如舍往吝。失正不中,與上無應卻躁於進取,猶如行獵逐鹿而無虞人相引導,卻獨自驅禽窮入於山林之中,君子居仁由義,洞燭幾微,與其逐鹿而射殺之,不如舍棄行獵而返,否則窮追不舍將有困難。六三在互體艮山之下,山麓之象。虞,虞人,古時掌管山林鳥獸的人。《周禮》有'山虞'及'澤虞'之職掌。互卦二三四為坤為林中。

爻變得《䷾既濟》卦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李士鉁曰:六三乘承與應皆陰爻,故無虞人導之,陰迷而不能濟,不如止而自全,所以事貴量力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當位,有應,承剛。

柔順得正,位居公侯,為能禮賢下士之明智者,而其下應之初九,乃陽剛而能得民心者,乘馬簇擁而來求取婚配。六四往而應之,剛柔相濟,濟屯解難而獲吉祥,雖有二三兩陰相阻,仍將無所不利。六四當位,下與初九相應,上承九五。屯難之世,柔需剛助,因此六四雖處多懼之位(因多懼所以班如),但能得陽剛之助,所以有功,故吉無不利。六四位居下震之上,震於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的顙,故曰乘馬。初涉險中,位柔質柔,徘徊不進,回求初九,以陰求陽,往無不利。

爻變得《䷐隨》卦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馬振彪曰;六四居互坤之終,德孚眾望,上求之,則四承五陽而得主,下求之,則四應初陽而得賢,主求於上而賢求於下,上下相需,往無不利。故處屯之世,諸爻皆勿用有攸往,惟六四能明進退之道,獨得吉占。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當位,有應,中正。

陽剛中正,居屯尊位,惟陷於坎險之中,聚積其德澤而未下施於民,此事在一般臣民正可畜其資源,而日趨吉祥;在君王則將盡失民心,而有盈滿之兇災。膏,原意為豬油等一類油脂之物,古代被視為美食。屯其膏,屯積美食,私藏美食。形容人之私心,諷人君位高而心狹。九五本處最尊之位,可以嘉惠天下,但卻隻知滿足一己私欲,屯積美食自己享用,不懂得如何膏澤於民。九五坎卦之主,在上為雲為雨,未能為人所用,且身在險中,小獲利己,非澤天下,小事無礙,大事兇險。坎有險象,亦酒食象。《周易·需》九五,需於酒食貞吉。《周易·井》九五,井冽寒泉食。

爻變得《䷗復》卦六五,敦復無悔。

李士鉁曰:陰為小,小者臣之象,屯之於小,臣下不專施與,所以裕其源而畜其勢,故吉。陽為大,大者君之象,屯之於大,膏澤不下於民,則盈滿為災,故兇。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當位,無應,乘剛。

處屯卦之極,屯極則通,惟其秉性陰柔,仍居坎險之上,暫難岀困,又與六三同性不應,欲求如六四有初九之賢臣,乘馬簇擁而來相助而不可得,故陷於傷心泣血,淚流漣漣之窘境。屯難之世原本隻有陽剛之君子可以救濟危難,上六居坎卦之極端,又乘陽,因此完全沒有人可以協助幫忙。坎於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坎之上故曰乘馬。處位之極,將離出險,前途未明,徘徊不前,下無應援,坎泣血象。

爻變得《䷩益》卦上九,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王弼曰:上六處險難之極,下無應援,進無所適,雖比於五,五屯其膏,不與相得,故泣血漣如。

全卦總論:

卦序上屯是繼乾坤而來的第三卦,也是天地初開之後生物開始要伸展的階段。《序卦傳》:“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總體而言屯是偏兇之卦,特別是短期的事情來說,會面對艱困的挑戰。但屯亦有亨通之道,隻不過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累積之後,特別是卜問大事時,甚至可能必需等到下一世代,或者是事情的新一波循環。屯卦的吉道在於足夠的抗壓性與積極的執行力,處事的陽剛與果決,否則難以濟屯難局勢。反之,如果處事柔弱,抗壓不夠,那麼屯卦將成實質的兇卦。也因此在各爻的論斷上,陽爻當位會偏吉,如初九與九五;陰爻二四六當位皆“乘馬班如”盤桓不進之象,則需要有陽爻救濟則可逢兇化吉,如六四因與初九相應又與九五比應,因而得吉。《說卦傳》:乾為良馬為瘠馬為駁馬,易例陰爻處於陽爻之上為“乘剛”,故六二乘初九之陽,六四乘下卦震之陽,上六乘九五之陽,皆為“乘馬班如”之言。這也是王弼《周易略例》所說的:“此一卦皆陰爻求陽也。屯難之世,弱者不能自濟,必依於彊,民思其主之時也。故陰爻皆先求陽,不召自往;馬雖班如,而猶不廢;不得其主,無所馮[píng]也。初體陽爻,處首居下,應民所求,合其所望,故大得民也。”二四有應皆“婚媾”之言,然二應五警示“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則乃以下求上為世人所誤解;故不如四應初“求婚媾”之以上求下的“往吉無不利”。

班字初文始見於西周金文,其古字形像以刀分玉,意為將玉一分為二,以作信物。由分離,又引申出返回、次第等義,如班師、班級等詞。班如,意思是盤桓不進貌。陸德明釋文:“班如字。子夏傳雲:‘相牽不進貌。’鄭本作般。”《文選·陸機》:“是以都人冶容,不悅西施之影;乘馬班如,不輟太山之陰。”李善註引王肅曰:“班如,盤桓不進也。”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中的班馬則解讀為離群的馬。

此文多采自網絡,如有不妥,敬請見諒。